“绿灯”长明,但真正的挑战依然存在。从未真正经历过经济周期考验的我国互联网平台企业,如何在下行周期中逆势翻盘,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
2022年的年终,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来说,似乎比来得更安静一些:没有锣鼓喧天的股东答谢会,没有大佬高调上阵秀才艺的年会庆典,也没有大规模的年度业绩盘点发布。与简略匆忙送走2022的潦草相比,各平台特别是大厂内部调整蓄力转身的步调却是走得格外鲜明,降本增效成为大家共同的年终议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断臂求生的背后,是互联网“黄金十年”的终结。
总结过去十年,我们会发现,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是以资本+流量互相引燃为动力的。千团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直播大战......一轮又一轮的模式创新被资本点燃,风口上的“猪”在此起彼伏的击鼓传花声中越飞越高。
流量周期,催生了巨大的表面繁荣,也孕育了巨大的风险。这种风险,无论从资本的运作逻辑,还是从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看,都是必然的。
从资本的逻辑来看,补贴烧钱占领市场,赌的是对未来流量可持续增长的预期。但是,当流量的边界开始出现断裂,盈利预期丢失,原本就面临全球性的货币紧缩和利率上升压力的资本开始回撤烧钱助攻的步伐,这导致了资本回报与市场扩张之间矛盾的爆发。而一旦被资本抛弃,互联网企业便会难以回避地步入如今违约房企挣扎求生的后尘。
从市场环境的变化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1月17日最新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我国人口总量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出现近61年首次负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终结,流量天花板变得更加坚不可穿。监管政策“红灯”,也意味着“流量经济”的消极影响已经超越监管包容的范围。新《反垄断法》中“经营者不得利用数据和算法、技术、资本优势以及平台规则等从事本法禁止的垄断行为”等内容,意味着赢者通吃的互联网商业法则告一段落。
音乐停了、房间的灯亮了。过去靠“流量”来吸引投资、靠资本市场估值吸引资金的“击鼓传花”童话,以如今大型互联网平台企业估值缩水的事实画下句点。
最近互联网圈子里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不追风口,更不要依赖风口,而要成为创造风口的那个人。
创造风口,关键要找到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那个造风的自变量。
在我们有感知的半个世纪里,就曾经发生过5次大的经济衰退,从时间频率来看,平均每10年就会发生一次。如果将时间轴拉长到近100年,这个十年一期的规律依然奏效。将坐标精度进一步放大,我们会发现,人类技术创新的周期,永远伴随着经济周期的钟摆,经历高峰然后降到低谷,然后在下一个周期里经历顶点更高的峰点,然后回到阶段性低谷。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技术创新,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起伏浪潮中那个永恒的自变量。
回到互联网行业本身,目前身处的正是一个技术新旧周期交替的节点。这也就意味着,要想穿越当前的周期低谷,平台企业应该更依赖于技术进步提升效率,而不仅仅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因此,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比起不断等待和寻找政策环境的确定性,平台企业更重要的是寻找在新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中的内生发展新路径。
这条新路,其实已经显现出清晰的轮廓,那就是:果断抛弃此前完全依靠商业模式变幻获得博彩式成功的既有模式,聚焦下一阶段的技术创新,投入资源进入硬短板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并将其延伸到更多应用领域,深化产业融合,开拓新的产业增长范式。
总结起来,互联网平台企业要想成功穿越当下周期,可以总结为三个“Be”——Be smooth、Be persistent、Be resilient。
Be smooth,回到最朴素的技术信仰:相信科技改变生产力、拥有穿越周期的神奇力量,从而不为短期波动所动;
Be persistent,回调时间框架,以长期主义为关键词来向艰苦的硬核创新要答案;
Be resilient,将模式创新的逻辑从市场的围场撤回到公司治理上来,通过更新内部治理的框架,以更成熟的姿态锻造企业、行业穿越周期的韧性。
“始于科技,成于资本”,在这条关于创新的永恒规则里,技术创新先于资本,顺序不可颠倒。政策支持的窗口期如今已打开,希望在新的一年里,互联网平台企业能够顺利摆脱对风口的过度依赖,回归科技创新本质,成功完成从 “发展时代”到“韧性时代”的高质量转换。
责编|王紫薇
媒体合作及转载添加微信YBLyjzx 商务合作联系15010075732 青春合伙人招募关注公号“青春合伙人”Copyright 2015-2022 中公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18 联系邮箱:5855973@qq.com